縱谷。捕夢網。她沒說的
“ 這是一項花蓮在地七個社區共同參與的策展,以月經為主題:「在縱谷做一場好夢——阿嬤的秘密」。包含了臺灣大心社會福利協會、大進社區、壽農社區、仁里社區、真善美發展協會、北林三村及牛犁社區,完成的作品也在北林三村所舉辦的百鬼夜行季活動展出一日,及花蓮市的將軍府展出十日。”
—— 協同策展人吳致怡
2018。翁林庭耀菸樓
研究所期間,因為承接社區的設計案,不時的會往返新竹與花蓮在地,雖然現在科技發達,視覺設計的工作模式幾乎能夠得以藉線上完成,但若不夠了解在地的生活文化,無法實地的訪問、協作與溝通,只透過遠端的凝視,是無法真正回應問題。這使得我不斷地來到縱谷裡的豐田--這座小村。這處小村,無形中也牽引著我。
某天到訪牛犁協會時,協會人員正分頭進行著各自業務,在協會的邀請之下,參與阿嬤做貼布畫的活動,也是此論文關注的議題。這是一項與花蓮在地七個社區共同參與的活動,是以月經為主題的展覽:「在縱谷做一場好夢——阿嬤的秘密」,包含了臺灣大心社會福利協會、大進社區、壽農社區、仁里社區、真善美發展協會、北林三村及牛犁社區,完成的作品也在北林三村所舉辦的百鬼夜行季活動展出一日,及花蓮市的將軍府展出十日。
記得製作當日,由協會的兩位男性工作夥伴負責,我在一旁旁聽協助,向阿嬤們詢問過去月經的禁忌與種種不便,再合力將其轉化為圖像,將二手衣物剪成碎布,製作成貼布畫,在配合長輩們就地取材的材料製作成「捕夢網」。
旁聽的當下發現兩位工作夥伴似乎詢問未果或是僅能得知皮毛,才聽到一位阿嬤脫口而出:「哎呀,跟你男生說不懂啦!」。討論模式才從旁聽轉為一起加入討論。兩位男性工作夥伴在協會工作已久,在協會開設的高齡課程中多早已和在地長輩培養了深厚的友誼,有相當程度的熟識,甚至其中一位工作夥伴是土生土長的在地人,但月經議題對於長輩來說還是相對屬於較私密的提問。經過這次的訪談發現,若是要詢問高齡女性月經的議題,還是需要同為女性者擔任詢問的角色較為適合。一邊做作品的同時,和阿嬤們聊天發現,過去在她們生活的年代,月經來的時候對於她們來說是一件不可告人的秘密,也發現許多難以言喻的習俗,例如:月經來的時候不能做給神明吃的發糕,因為會發不起來;或是月經來的時候,連祖先都不要你的香火等等。
這次因緣際會的訪談,使我真實地發現原來女性在身體、月經這些議題中,走過這麼多坎坷的路程。記得國中時,某次回到位於嘉義的老家,照往常慣例的都會到訪村子內的廟宇拜拜,告訴神明我們回來了。當時我已是有月經的國三生,和過往不相同的是,進廟前聽到了一句不曾注意過的話,廟裡的人員說道:「愛注意,有『那個』的不要進來喔!」,媽媽則轉頭小聲地問我說:「妳現在『那個』來沒有?」。
當下的我聽不太明白,事後問了才知道原來身體有月經時,代表骯髒對神明不敬,不能進廟,而當時國中的月經教育,解釋的只有生理現象,並沒有說明臺灣女性月經的歷史文化與脈絡傳承,只能從社會的經驗與口說言傳中,得知這件事情會給人造成「困擾」。訪談阿嬤的月經經驗與自身相結合,彷彿每一則月經的生命故事像是沒有被承認的歷史一般,也回應了自身不斷思索的疑問,設計或藝術如何能回應在日常生活中──成為了創作繪本的契機。
使每個想法尋找出適合自身的創作方式,又或像是試圖創造能回應在當下的創作方法,是一種不斷反思、自我批判的歷程,並在畫面中以符號的隱喻,逐步具體實踐藝術創作,在創作的過程中使其純粹、逐漸清晰,也試圖尋找自身圖像創作新的可能性與實踐。如此隨著內心不斷轉變的創作方式,也影響著創作以繪本作為載體的歷程,期許自己在創作繪本時,莫忘跟隨內心的初衷。